社保缴费基数越高,参保人每个月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就越多,个人养老账户内累积到的资金也就越多,那么退休之后可以享受到的养老金待遇就越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退休金主要包含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社保缴费基数主要是针对退休金中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产生直接影响。以上就是缴费基数和退休金的关系相关内容。
缴费基数是如何确定的
缴费基数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个人所在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每个地区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制定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并根据这个标准,确定一个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通常时候,缴费基数的上限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下限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比如说,某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是5000人民币,那么该地区的缴费基数上限便是5000×300%=15000人民币,下限便是5000×60%=3000人民币。也就是说,该地区的个人参加社会保险时,可以选择在3000人民币到15000人民币之间的任意金额作为个人的缴费基数。
退休金由什么组成
1、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由社会统筹部分支付的,主要取决于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年限/平均缴费指数和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其中,平均缴费指数就是个人每年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与当年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累计平均值。换句话说,个人选择的缴费基数越高,平均缴费指数越高,基础养老金就越高;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部分支付的,完全取决于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和计发月数等因素。这其中,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就是个人每一年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包含单位和个人部分)在个人账户中累积并计算利息后的总额。也就是说,个人选择的缴费基数越高,每年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越多,个人账户累积储存额也就越多,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越高。
本文主要写的是缴费基数和退休金的关系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